冷月葬花魂

作者:黎荔
冷月葬花魂
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六回“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”中 , 在一个倍觉凄清的中秋夜 , 大观园众人散去之后 , 史湘云和林黛玉还不肯睡去 , 她们在凹晶溪馆临水而坐、月下联诗 。 只见天上一轮皓月 , 池中一轮水月,上下争辉 , 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。 微风一过 , 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 , 这般清池皓月 , 如此幽漠寂寥 。
她们依“十三元”韵联诗 , 你一句我一句 , 机锋应对 , 妙语迭出 。 诗正对在兴头上 , 突然间荷花丛中一阵乱响 。 湘云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 , 只听打得水响 , 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了好几次 , 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 , 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 。 瞬间 , 那鹤影乘着月色飘然而去 。 湘云灵感顿生 , 接前边的诗续了一句妙语:“寒塘渡鹤影” 。 这个句子意境清奇 , 以一个“渡”字写出了鹤的飘逸以及环境的冷清 , 实为难得之巧句 。 应该取意于杜甫《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》诗:“蝉声集古寺 , 鸟影度寒塘”及苏轼《后赤壁赋》“适有孤鹤 , 横江东来”一段 。 “寒塘渡鹤影”因一只受惊的白鹤而起 , 何等自然 , 何等现成 , 何等有景且又新鲜 , 黛玉苦思词穷 , 竟要搁笔了 。 她举头看月半天 , 突然 , 才思敏捷的黛玉接出了下句:“冷月葬花魂” 。
冷月葬花魂
“葬花魂” , 本系黛玉事 , “花魂”与“鹤影”也自然成对 。 这个句子一出 , 立时工稳地压住了“寒塘渡鹤影” , 而黛玉也力竭 , 不能再翻出下句了 。 月光不知为什么美得那样无情 , 那样冷绝白绝 , 触手成冰 。 在这样凄婉的时刻 , 谁在为花儿的短暂美丽而哀伤 。 黛玉感叹曾经鲜艳的花儿 , 在孤独中被葬在这寒寒的月夜 , 而自己也终有一天在寒寒的月夜中死去 。 从此自己的生命在世间永远被冷月埋葬 , 只变成没人再知道的魂魄而已 。 对于“冷月葬花魂” , 湘云一听 , 拍手叫绝 , 赞道好极 , 非此不能对 , 但又随之叹道:“诗固新奇 , 只是太颓度了些!你现病着 , 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 。 ”栏外山石后一直在聆听的妙玉 , 也转了出来止住 , 说联诗清雅异常 , 只是有几句过于颓丧凄楚 , 此亦关人之气数 。
【冷月葬花魂】
冷月葬花魂
少时读红楼 , 一直很喜欢“寒塘渡鹤影 , 冷月葬花魂” 。 “冷月葬花魂” , 仅仅五个字 , 都足以成为林黛玉的精神传记 。 她其实一语成谶预言了自己的命运 。 林黛玉短短的一生 , 先是葬花 , 接着为花所葬 。 寄人篱下 , 抑郁而夭 , 家乡远在天涯 , 林黛玉死后很久都无葬身之地 , 只能葬于月下 , 葬于花丛 , 芳魂一缕随风散 , 她多么渴望能回到南方 , 那温郁如梦的南方 。
最初读“冷月葬花魂”句子的时候 , 我还在南方之南读初中 。 远隔那么多年回头望去 , 不知为什么 , 记忆中 , 常在校园中一株高大的凤凰木下读书 , 纷飞如蝶的红色花瓣 , 散发着成熟的香气 , 飘散在多雨水的夏季里 , 缠绵又湿润 。 那时候的我 , 坐在南方的月夜 , 无尽的夜 , 闪烁的星空与地面之间 , 空气中充满着甜美透明的芳香 。 那时候的我 , 少年不识愁滋味 , 心中渴望幻想的 , 却是行走四方 , 每于日落疲惫时 , 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 , 独零零地坐着 , 山脊上冷月无声地升起来 , 月色如一把寒刀 , 森森闪着冷芒 。 那时候的我 , 迷惘天真的望着虚空 , 沉浸在“满纸荒唐言 , 一把辛酸泪”的红楼中 , 伫立入天地悠悠的时刻 , 花季之年 , 却已过早地领略 , 曲终人散 , 风冷月残 , 谁在花阴里呜呜咽咽地吹出一缕悲箫 。

推荐阅读